听力康复课堂
当前位置当前位置:首页 >> 关爱儿童听力

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蜗性“传导性聋”产生的机制

文章发布时间:2017-05-11 浏览人数: 12764

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听力疾病,目前对于传导性聋产生的机制主要有如下三个学说:
1.存在一个新的非骨导传导的耳蜗兴奋通路,从而使骨传导增强。骨振子置于颅骨上时,骨震动可能引起路内容物的音频声压,该压力又经由液体通道传导到内耳液体导致骨导阈值降低。因此可能要修正经典的骨导传导机制。
2.内耳“传导性聋”的起因可能是内淋巴管和囊扩张,内淋巴管积水或外淋巴管张力过高,这种情况下镫骨底板向内运动受阻而非固定,镫骨肌反射仍可引出。镫骨底板的运动与内耳容积成反比,由于内耳积水,质量曾加,导致中耳共振频率低于正常,影响气传导,而骨传导未受影响从而出现气骨导差的情况。
3.内耳第三窗解释耳蜗性“传导性聋”早在1926年herzog和krainz就在解释骨传导机制时指出,不仅仅是圆窗和卵圆窗负责声波向内耳的传导,存在第三窗。Ranke等人于1952年称第三窗是指前庭水管,耳蜗水管和耳蜗内血管神经通道。扩大的前庭水管增强了颅骨传导转换成耳蜗液体运动的能力,降低了中耳的顺应性,导致骨导阈值降低,而中耳的共振频率降低,出现了气骨导差的现象。
以上是大前庭水管中和征的蜗性“传导性聋”产生的机制,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听损疾病,如果您对此还有什么相关疑问,欢迎致电0531-82822588像我们咨询,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。自然之声济南经七路店全体员工欢迎您的光临。
 


地址:济南市市中区纬二路58号山东新鲁大厦501室(大观园商场东门正对面)
电话:0531-87026605、0531-87026602 手机:18500879150
 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